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正文

网红基金经理25年迭代史:王亚伟两度问鼎冠军,千亿顶流跌落神坛

从初代的丁楹、肖华、王亚伟,到现在的张坤、蔡嵩松、葛兰等,基金圈一直不乏明星基金经理。公募基金江湖中,到底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

混沌时期,开天辟地

1998年3月,首批两只封闭式基金“基金开元”和“基金金泰”拉开了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试点的序幕,一直到1999年4月富国基金成立,公募基金行业“老十家”的格局正式形成,当年共成立了15只公募基金,较1998年成立的基金数量增长两倍。

率先“吃螃蟹”的基金经理们也背上行囊,在新兴的公募基金江湖“开天辟地”。

Choice金融终端数据显示,从1998年到2000年,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规模分别达到120亿、510亿和562亿元。

当年初出茅庐的基金经理如今也成为了公募基金行业元老。

曾在长盛基金任职的基金经理丁楹便是基金圈元老级人物之一。作为1999年4月成立的“基金同益”首位掌舵人,他独立“操刀”20亿规模资金,成立第二年就获得超50%的年化收益。

成立于1999年5月的“基金汉盛”作为富国基金的“1号产品”,也曾书写过年化超40%的辉煌收益,基金经理金涛正是该产品第一位掌舵者。公开数据显示,在金涛任职的3年多期间,“基金汉盛”的业绩达到28.24%,远超同类平均。

曾任鹏华基金基金经理的李国飞,如今虽已退出投资江湖,但过往的战绩依然流传多年。在1999年7月上任后的第二年,他执掌的“基金普丰”曾获得超50%的收益,任期回报达到44.13%。李国飞2012年在北京大学关于投资学的演讲,时至今日仍被广泛传播这位投资界的前辈高人说自己,“一直在江湖里,从未离开”。

新派群立,成长为王

2001年9月21日,我国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基金正式成立,封闭式基金独领风骚的时代结束,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而随着牌照逐渐放开,2003年~2004年成立的公募基金公司数量大爆发,短短两年便增加至23家。随后,A股迎来大牛市行情,基金规模快速增长,在2007年初便突破万亿元,并在当年牛市行情助推下飙升至3.28万亿元。

人往高处走。基金公司的不断建立、基金规模的快速扩增,给了新老基金经理闯荡江湖的新机遇。这一时期,参加线下路演的基民越来越多,甚至开始出现了求基金经理签名等追星行为。

2003年下半年,丁楹告别长盛基金,转身加入中信的“亲儿子”——中信基金(现并入华夏基金)。2004年,丁楹在新东家执掌的中信经典(现改名为华夏经典配置)首发募集总规模突破百亿,创造了新基金管理公司的首只基金产品募集发行的新纪录,这也让丁楹成为首位规模破百亿的股票基金经理。

基金规模既可将基金经理捧上“神坛”,但其快速壮大也会带来“反噬”。事实上,自2003年以来,在公募基金的江湖里,业绩擂台赛已悄然打响。

数据来源:Choice。图片来源:时代财经 制图

丁楹执掌中信经典后的两年时间里,随着A股跌入熊市泥潭,庞大的资金规模给丁楹带来了巨大压力。截至2005年12月31日,中信经典成立以来年化回报率为仅为-1.64%,可谓“叫座不叫好”。

同样在2003年,刚加入博时基金第二年的肖华把握住了蓝筹股的大行情,以34.35%的年收益拿到了主动权益类基金冠军。然而,在夺冠后的2004年,博时价值的区间回报率下跌7.75%,随后两年也在行业腰部“徘徊”,成绩已泯然众人。

基金业绩普遍变差有熊市的原因,但总有人能够逆势而行,造福基民。刘青山和何震就是其中佼佼者。

网红基金经理25年迭代史:王亚伟两度问鼎冠军,千亿顶流跌落神坛

“不在乌鸡中寻找凤凰”是刘青山的投资秘籍,其偏好投资成长股,提出的策略是看企业业绩增长的加速度,并不太关心估值是否已经过高。在他看来,寻找价值和成长性兼具的企业才能获得高额、稳健的回报。

在刘青山担任泰达宏利成长基金经理的第二年(2004年),其逆势拿下17%年化收益率的成绩,成为当年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冠军。而何震同样也在担任广发稳健增长基金经理的第二年,扛住A股市场震荡下行,以16.93%的收益成为2005年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冠军。

虽说这一代大佬稳扎稳打,靠着各自“成长股”秘籍问鼎年度冠军基金经理,但基本后继乏力。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业内出现了“冠军魔咒”的说法——基金业绩夺冠之后表现平平。

但王亚伟是个例外,其在2007年和2009年两度“登顶”。在2005年担任华夏大盘精选基金经理后,王亚伟通过对未股改的股票、重组概念股票、资产注入概念股票、隐蔽资产型股票等冷门股进行发掘,让该基金2007年年化收益率高达226.24%,该单年收益纪录至今还未有人能破。

不过人各有志,江湖难留,上述这些大佬目前基本已淡出公募基金江湖,奔到私募基金闯天地。

创新崛起,后浪登台

在2008年~2017年的十年间,基金规模以十倍级的速度增长至10万亿元,期间的牛熊轮回,也十分考验基金经理的抗压和投资能力。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包括A股在内的全球主要资本市场都在上演“熊出没”。当年,上证综指最低下探至1664.93点,全年指数暴跌65.39%,这也是有史以来最大年度跌幅。

在罕见熊市之下,以偏股基金为主的的公募基金遭到重创,不少基金净值腰斩。不过“乱世出英雄”,防守能力强的基金经理也在这时迎来了崭露头角的时刻。

彼时胡建平和颜正华担任华夏回报的基金经理,其在股票仓位最高可达80%的同时,以稳健风格收获市场上最小的回撤——24.46%,可谓混合型基金里的年度最佳“守门员”。

2009年,在国家四万亿投资和一系列刺激经济的举措之下,A股迎来了一波幅度较大的超跌反弹行情,上证综指全年涨幅达到79.98%。

牛市之下,英雄辈出。如华商基金“三剑客”庄涛、孙建波、梁永强便是在这一时期涌现。2010年,华商基金“三剑客”的华商盛世成长以37.77%的回报率成为当年偏股型基金冠军。

而到了2013年,股市走出结构性分化行情,以TMT为代表的成长股大幅走强,传媒翻倍,计算机涨幅超半。新兴产业的崛起给予了善于接受及研究新事物的基金经理登台的机会,成长股的巨大潜力让他们一炮而红。

2012年才开始担任基金经理的任泽松,其与厉建超管理的中邮战略新兴产业基金凭借80.38%的收益率,夺得2013年主动权益类基金冠军。不过在2015年股市剧烈波动之下,成长股泡沫破灭,任泽松的业绩也大幅下滑。

细分赛道,追逐顶流

公募基金发展至今,已诞生上百家基金公司、上万只基金产品,截至2021年底,超7亿投资者参与其中,其中不乏近几年涌入基金江湖的“小白”。

这一时期,多位基金经理凭借对细分领域的深耕“出圈”,江湖中流传的打油诗也成为了小白选基的不二秘籍。在打油诗和基金“饭圈”营销的加持之下,不少公募基金的规模日渐壮大。

图片:关于基金的“打油诗”

根据中基协7月27日公布的数据,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易方达以9631.91亿元月均规模蝉联榜首。与其庞大规模相称的是,易方达基金同样盛产网红基金经理,坐拥多位被投资者熟知的“公募大明星”。

作为“公募一哥”,易方达张坤目前掌握着高达776亿元的基金总资产,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率高达499.46%,并收获了不少高光时刻。

2019年,A股大涨,公募基金规模迅速扩大,不少基金经理顺势起飞,张坤则是其中“飞”得最高的一个。彼时,张坤持续重仓以贵州茅台(600519.SH)为代表的白酒股,随着2020年贵州茅台登顶A股“股王”,张坤的管理规模迅速爆发,一跃成为国内第一个规模突破千亿的基金经理。

2021年1月25日,由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净值单日大涨5%,张坤成为了微博热搜的红人,甚至还有基民为他成立了后援会,高喊“坤坤勇敢飞”。

伴随着这股基金热潮,不少投资者跟风购入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热门基金。除张坤外,还诞生了一位医药“女神”——中欧基金的葛兰。

2014年10月加入中欧基金的葛兰,凭借着2019年的医药行情晋升为基金界的当仁不让的“女顶流”,在管规模也快速增长,并在2021年末突破千亿大关。尽管2021年下半年,医药板块的行情表现已颇具争议,但仍有不少葛兰的忠实基民高喊“逆势布局”、“抄底”中欧医疗,希望她能够再创辉煌。

然而现实是,在近两年市场遇冷的情况下,绩差妖股横行,白马股五折甩卖,葛兰成为了“高位接盘者”,张坤主打的消费也迟迟难有大反弹,不少其他细分赛道的基金经理业绩也不尽人意。

成也业绩,败也业绩。2021年,虽然不少基金经理规模突破千亿,当年夺冠的却并不是千亿基金经理,而是前海开源基金的崔宸龙,他的持仓带有强烈的新能源色彩,在新一轮赛道轮动中一举封神。

伴随着新的市场浪潮袭来,2023年不少资金把目光投向了人工智能领域,基金圈开始追捧“AI大法”。诺德基金的潘勇昌和周建胜手握重仓AI+TMT的“秘籍”,其管理的“迷你基”诺德新生活A踩中风口,扶摇直上。截至今年6月30日,诺德新生活A以75.07%收益率一度登顶上半年主动权益基金收益榜。然而,该基金此后却一路震荡下跌。

牛熊轮回,对于曾经坚定追随的“男神女神”,有基民因爱生恨,也有基民恨铁不成钢。不过A股市场从不缺少热点,近期利好政策频出,“牛市旗手”又吹响了市场大涨的号角。

下半年,基金获利的“秘籍”会是什么?又有谁能够踩中新风口,成为引领28万亿市场的下一代顶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