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外资持债缘何创新高?
- 经济金融
- 2023-12-31
- 65166
(作者明明为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截至2023年11月,境外机构已连续三个月增持人民币债券资产,且11月当月的增持规模创2018年以来新高,其中国债、政金债和同业存单的持仓规模均有显著提升。究其原因,“票息+汇兑”的综合收益成为了提升人民币配置价值、促使境外机构增持的关键。展望未来,支撑境外机构持续增持人民币债券资产的积极因素更多,外资中长期或重回持续增持人民币债券资产的趋势。
▍外资增持人民币债券创历史新高。
2023年11月,境外机构当月增持人民币债券资产规模超2000亿元,已连续3个月维持增持状态,在一定程度凸显了境外机构对于中国主权信用的信心、以及人民币债券资产的配置价值。分券种看,11月境外机构增持记账式国债规模达1128.1亿元,成为当月外资增持的主要券种。同时,境外机构也分别增持了494.7亿元的政金债以及867.5亿元的同业存单。
▍外资持债为何显著增长?
尽管中美长端利差和短端利差仍是倒挂状态,但近期10年期美债收益率从接近5%的高位快速回落,驱动中美长端利差倒挂程度有所缓和,进而驱动国内债券市场的外资流出压力放缓。此外,综合考虑人民币债券资产“票息+汇兑”的综合收益,其配置价值有所凸显,这或是近期境外机构持续增持我国债券资产的关键因素。自2022年美联储开启紧缩周期、并经历了大幅加息后,美元指数逐步成为高息货币,对应地人民币成为相对低息的货币。在此背景下,1年期的在岸美元兑人民币远期汇率开始低于同期的即期汇率,且二者差值在今年下半年有所走阔。2023年以来,当1年期的在岸美元兑人民币远期汇率明显低于同期的即期汇率时,境外机构往往会增持一定规模的人民币债券资产。
▍总结:
截至2023年11月,境外机构已连续三个月增持人民币债券资产,且11月当月的增持规模创2018年以来新高,其中国债、政金债和同业存单的持仓规模均有显著提升。究其原因,“票息+汇兑”的综合收益成为了提升人民币配置价值、促使境外机构持续增持的关键。考虑到:一是美联储在明年年中前后或逐步进入降息周期,美债长端利率下行或带动中美利差倒挂程度逐步收敛;二是1年期的在岸美元兑人民币远期汇率与同期的即期汇率仍有差距;三是境内债券在外资资产配置中依旧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认为,未来支撑境外机构持续增持人民币债券资产的积极因素更多,外资中长期或重回持续增持人民币债券资产的趋势。
▍风险因素:
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或外资风险偏好;国内经济基本面修复不及预期,叠加美联储超预期紧缩,导致中美利差进一步倒挂;海外非美经济体衰退程度超预期或支撑美元指数,对人民币形成被动贬值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