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家企业IPO过会后又终止 各有何原因?
- 国内民生
- 2024-01-20
- 104417
IPO成功过会后,是否意味着高枕无忧?据统计,2023年沪深交易所共有18家企业成功过会后IPO被终止,其中9家是主动撤回材料导致。
据统计,2023年沪深交易所共有18家企业成功过会后IPO被终止,其中9家是过会后主动撤回材料,分别是瑞博奥、凯实生物、芯天下、彩虹新能、安芯电子、荣盛生物、致善生物、长城信息、展新股份,其中瑞博奥、凯实生物、致善生物的保荐券商为中信证券,其他保荐券商还涉及中信建投、国泰君安、国元证券、国投证券、招商证券、东吴证券。
按证监会最新公布数据,试点注册制5年来审结的1000多家企业中,撤回和否决比例近四成,坚决把“带病闯关”和不符合条件的企业挡在市场大门之外。
又一例过会后撤申请
荣盛生物就是其中一例。早在2022年12月底,荣盛生物成功过会。但不到一年,在2023年8月初,发行人及保荐人国投证券主动撤回申请材料,上交所决定终止对其的上市审核。撤回材料背后往往有着主客观等多种原因,但在过会后主动撤单较为少见,让荣盛生物IPO蒙上了一层疑云。
近日,上交所接连公布三张罚单,发行人荣盛生物、保荐人国投证券、相关保代付有开、李泽业均被处罚。荣盛生物的撤材料之谜似也浮出了水面。
据罚单表述,两名保代未及时报告并督促披露影响荣盛生物持续经营的重大事项。发行人的核心产品生产线停工长达3个月之久,对其经营业绩造成重大不利影响,属于影响发行人持续经营的重大事项。保荐人一直未履行报告义务,直到上交所明确要求保荐人对停工事项采取针对性核查措施并出具专项核查意见。
除对荣盛生物保荐职责履行不到位之外,国投证券自身执业质量也隐含问题。前期,上交所对国投证券实施了执业质量现场督导,发现国投证券对个别项目的收入、资金流水和存货等审核重点关注事项核查不到位,同时发现投行质控、内核部门存在薄弱环节。前述情况反映出保荐人质控、内核部门未有效发挥制衡约束作用。
鉴于上述违规情形,两名保代被通报批评,保荐人国投证券被予以监管警示。
2023年共有9家企业过会后撤材料
上会通过并不代表高枕无忧。据统计,2023年沪深交易所共有18家企业成功过会后IPO被终止,其中9家是过会后主动撤回材料,分别是瑞博奥、凯实生物、芯天下、彩虹新能、安芯电子、荣盛生物、致善生物、长城信息、展新股份。
除荣盛生物外,芯天下在过会后的“一撤了之”的也引发了监管的事后追责。
2022年,芯天下成功过会。在过会一年多后,芯天下和保荐人中信建投于2023年12月底主动申请撤回上市材料,深交所决定终止对其上市的审核。从撤回到罚单下达,仅经历了一周。具体来看,保荐人中信建投及两名保代汪浩吉、方英健仍未对发行人所处市场情况及同行业可比公司情况予以充分关注,未充分核查发行人对终端客户的销售情况,对发行人业绩预计情况未审慎发表专业意见并督促发行人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业绩下滑、行业特性、问询情况,在多方面往往透露了终止的原因,同时也有可能与后续的现场检查、现场督导发现了隐藏的问题有关,发行人和保荐人难以解释清楚,只能选择一撤了之。”华南地区某券商保代告诉记者。
现场督导成IPO审核“大利器”
现场督导作为IPO审核的一大利器,在保障信息披露质量、形成有效监管威慑、抑制重承揽轻承三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场检查一般指向IPO排队过程中的企业,随机发起抽签,而现场督导一般是问题指向型。
有业内人士指出,进行现场督导很大原因是在审核过程中发现书面问询不能解决的问题,例如存在造假嫌疑,或是发行人、保荐机构在审核过程中不配合,监管人员就会通过现场督导来了解相关情况。对于“带病闯关”的企业极具杀伤力,所以会出现“一督就撤”的现象。而部分抱有侥幸心理被督导的企业,往往也是以存在问题而终止IPO进程。
去年8月至今,已有多家券商因现场督导被发现在保荐过程中存在职责履行不到位的情形,而被出具罚单。
2024年1月,深交所对民生证券的两名保代张家文、何立衡采取书面警示。深交所通过现场督导发现,两名保代在华智融IPO过程中,对发行人境外销售业务核查程序执行不到位、对发行人签署对赌协议情况核查不到位、对发行人员工及劳务派遣人数披露的准确性、使用劳务派遣人员的合法合规性未予充分关注。
同月,招商证券两名保代陈志杰、石志华被出具罚单,事涉芯德科技IPO。深交所通过现场督导发现,两名保代在执业过程中对发行人境外销售业务核查程序执行不到位、对发行人股东持股比例的确定依据核查不充分、对发行人股东出资情况执行的核查程序不到位。
2023年11月,开源证券、保代向明明、孙鹏由于保荐箭鹿股份中存在违规行为,被出具警示函。北交所在现场督导中发现,开源证券及两名保代对发行人收入函证程序执行不到位、对发行人关键人员的异常资金流水核查不充分、申报文件披露内容与保荐工作底稿不一致、保荐机构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
2023年8月,上交所公布两则罚单,事涉聚威新材IPO。发行人、保荐人第一创业承销保荐、相关保代关伟、尹志勇、刘涛涛同时遭罚。经历了两轮问询后,聚威新材在现场督导中被发现三大违规事项,一是对发行人研发费用归集相关内部控制有效性核查不到位,二是对发行人产量数据的核查不到位,三是保荐业务内部质量控制存在薄弱环节。
注册制绝不意味着放松把关
在1月19日证监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强调注册制绝不意味着放松把关,不是“谁想发就发、想发多少就发多少”。
中国证监会发行司司长严伯进表示,试点注册制以来,证监会和交易所从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出发,持续向市场传导从严监管理念,申报企业和中介机构都切身感受到责任和压力。试点注册制5年来审结的1000多家企业中,撤回和否决比例近四成,坚决把“带病闯关”和不符合条件的企业挡在市场大门之外。
证监会综合业务司主要负责人周小舟指出,实行注册制,绝不是放任不管、一放了之,而是从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各环节加强监管执法,管得更严,管得更准。
一方面,注册制绝不意味着放松质量要求,而是审核把关更加严格,不是谁想发就发、想发多少就发多少。坚持“申报即担责”,严惩“带病闯关”“一查就撤”。另一方面,实行注册制必须严刑峻法,重典治乱。我们坚持‘零容忍’打击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推进构建行政处罚、民事赔偿、刑事追责立体化惩戒约束体系,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推动建立中国特色证券集体诉讼制度并逐步常态化,完善证券期货行政执法当事人承诺、先行赔付、欺诈发行责令回购等制度并推动相关案例落地,形成示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