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芯新款CPU流片成功 真能达到英特尔3年前水平?
- 财经新闻
- 2023-08-03
- 101591
8月1日,国产CPU厂商龙芯中科在官方微信发文称,新一代四核处理器龙芯3A6000流片成功,该处理器基于龙芯自研的龙架构(LoongArch)设计,是一颗桌面级CPU。
在当前的外部环境下,龙芯此举颇有些高调。该公司同时披露称,龙芯3A6000处理器总体性能与Intel公司2020年上市的第10代酷睿四核处理器相当。
但或许是规格信息早已曝出,又或是没有达到市场之前“IPC追平Zen3/11代酷睿”的预期,资本市场对3A6000流片成功的反应并不强烈,甚至有些“冷场”。
昨天(8月1日),龙芯中科收盘涨幅在3%左右,今天早盘最深跌超6%,截至发稿,该公司市值在400亿左右,相较4月份市场炒作AI算力时,已经接近“腰斩”。
耐人寻味的是,龙芯在公布相关消息时,只公布了3A6000的跑分数据,并未公布对标的英特尔处理器的相关数据。
与英特尔差距还有3年?
与一些专注PC或服务器的国产CPU厂商相比,龙芯中科的产品线相对更复杂一些。
成立10余年来,这家背靠中科院的公司共布局了龙芯1号、2号和3号等多个芯片系列。其中1号、2号属于工控类;3号主要是信息化类,包括桌面和服务器CPU。
此次官宣流片成功的龙芯3A6000处理器就属于龙芯3号系列,该处理器同时也是龙芯中科第二代使用自研指令系统LoongArch的桌面CPU,第一代是3A5000。
与两年前推出的3A5000一样,3A6000使用的也是12/14nm工艺制造。
关于工艺问题,龙芯中科曾在今年3月的投资者关系活动中透露,龙芯3号系列芯片走的是英特尔采用过的Tick-Tock路线,3A6000做的是结构优化,后续的3A7000才是工艺升级。
在具体规格上,龙芯中科披露,3A6000与前代3A5000一样,仍然是一个四核处理器,集成4个新研发的高性能6发射64位LA664处理器核,主频为2.5GHz,支持同时多线程技术(SMT2),全芯片共8个逻辑核。
龙芯还透露,相较3A5000(主频2.3-2.5GHz),3A6000在相同工艺下单线程性能提升60%以上,全芯片多线程性能成倍提升。
然而,外界更关心的是,3A6000与英特尔、AMD的产品到底还有多大差距。
在此次新闻稿中,龙芯中科也比较直接了当,称综合相关测试结果,龙芯3A6000处理器总体性能与Intel公司2020年上市的第10代酷睿四核处理器相当。
这一表述似乎说明,3A6000已将龙芯与英特尔的差距缩短到只剩3年左右。而在3A6000最开始曝光时,业内人士预期该处理器的IPC将达到AMD Zen3或11代酷睿的水平。
龙芯中科的证券代表告诉记者,3A6000流片成功距产品化落地还有一段时间,龙芯之前预计3A6000的产品化时间是在今年底。
当被问及龙芯是否预计3A6000可能走向公开市场时,这位证券代表称“没有预计”。
如何对标10代酷睿,并没有说清楚
与此同时,龙芯摆出的一堆专业跑分数据,也让外界对3A6000产生更多了疑惑。
具体测试数据如下:龙芯3A6000四核处理器在2.5GHz运行频率下,SPEC CPU 2006 base单线程定/浮点分值分别达到43.1/54.6分,SPEC CPU 2006 base多线程定/浮点分值分别达到155/140分,双DDR4-3200内存通道Stream实测带宽超过42GB/s,Unixbench实测分值超7400分。
首先第一个疑问是,龙芯此次并没有披露英特尔处理器的具体跑分数据,让外界无法清晰判断3A6000到底与10代酷睿哪款处理器相当?
且龙芯提到,3A6000是在2.5GHz运行频率下测试,那对标的10代酷睿在测试时的频率又是多少?
在上周一场公开活动上,记者曾看到,龙芯高管在演讲中将龙芯3A6000与英特尔i3-10100处理器进行对比,后者的主频为3.6GHz。
彼时这位高管还透露,龙芯的产品已实现境内生产。
现场数据显示,3A6000与i3-10100的跑分不相上下。
同时现场PPT还写道,“龙芯3A6000性能超越国内所有其他桌面处理器性能,与国际上2020年Intel酷睿十代处理器性能相当”。
这是否意味着,8月1日龙芯新闻稿中说的10代酷睿指的就是i3-10100?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记者联系了一位龙芯中科高层人士。
他告诉记者,此次新闻稿中说的10代酷睿是10代酷睿i7,跑分频率在3.0GHz以上。
然而,记者查询英特尔官网发现,10代酷睿i7系列中,2020年发布的四核处理器只有i7-10610U,最大睿频频率是4.90GHz。
更关键的是,i7-10610U是一个笔记本CPU,而3A6000自称是桌面版CPU,二者直接对比是否合适?
“搞不懂,龙芯的3A6000为啥会对标移动版?这种CPU是低压版的,给超薄本用的。”有行业人士向观·察·者·网直言。
前述龙芯高管并未直接回应这一疑问。
第二个疑惑是,龙芯测评3A6000使用的工具是SPEC CPU 2006,而SPEC CPU 2006早在2018年就已退役,目前业界普遍使用的是2017年推出的SPEC CPU 2017,其中包括43项测试。
3A6000为何没有使用指标更全面的SPEC CPU 2017进行跑分?就在最近,俄罗斯国产CPU企业贝加尔电子将其产品与华为鲲鹏920进行对比时,就使用了SPEC CPU 2017。
怎样对标才算准确?
龙芯首次曝光3A6000是在一年前。自那以来,龙芯对外披露了不少关于这款处理器的信息,网上也充斥着3A6000与英特尔产品的比较。
今年5月中旬,长期关注龙芯的自媒体作者“铁流”曾以“龙芯3A6000 IPC追平英特尔”为题发文称,龙芯3A6000实测数据比仿真结果要好很多,经SPEC2006测试,IPC达到了定点17/G,浮点22/G,这个性能在国产CPU中处于领先水平。
记者查询,所谓IPC是指Instruction Per Clock,表示CPU每个时钟周期内执行的指令数。
但与此同时,也有科技自媒体指出,龙芯3A6000的IPC水平确实达到了AMD Zen2和英特尔10代酷睿的水平,甚至还要更高。不过需要说明的是,IPC值指的是每1GHz频率下的性能指标。如果CPU有10GHz的主频,性能就是10倍的IPC数值。
根据龙芯透露的信息,龙芯3A6000的主频为2.5GHz。而像英特尔10代酷睿,主频能达到5GHz。“意思就是大家比的是同相频率下的性能,但intel的频率其实是龙芯的2倍高,这一块的整体性能可能是(3A6000)2倍。”
这样比较是否准确,仍有待商榷。
但类似说法,在“铁流”文章中也有所提及:
“LA664在相同频率下的性能已经超过了AMD的Zen+核心,与Intel最新核心相当。”
不难理解,“铁流”所说的3A6000 IPC追平英特尔,应该也是指在相同频率下。
“即便和英特尔、AMD最新的CPU相比,(3A6000)的IPC差距已经很小了,只要把主频做上去,就彻底追平Intel、AMD两大巨头了。”他写道。
但目前来看,2.5GHz的3A6000,和2.3-2.5GHz的3A5000相比,主频并没有显著提升。
在前述公开活动上,记者注意到,龙芯高管在对比其他国产CPU时,披露了3A6000的单核跑分,多核跑分并没有在现场公布,而龙芯现场对比的飞腾FT-D2000、华为麒麟990、兆芯-KX6780A等CPU,基本都是三四年前发布的产品。
有行业人士告诉记者,飞腾、麒麟这种采用ARM指令集的处理器,弱势就是单核性能有限。虽然单核性能很重要,但具体到应用并不是,仍然要看多核的全芯片性能,尤其是在国产操作系统环境下。
实事求是地说,国产CPU想要追上有先发优势的英特尔和AMD并不是一件易事。一方面,国产CPU单核性能要提上来,同时核心数、主频和IPC也要提上来。只有综合指标都达到与英特尔、AMD相当的水准,综合性能才能与其一较高下。
“不了解国产芯片的人情绪会很急躁,认为只要国家投入,五年就能赶超英特尔。但真实情况是,国产CPU跟英特尔差距仍十分明显,因为英特尔已经发展了五十年,国内企业不可能短时间赶上。但当英特尔发展60年的时候,中国企业通过努力能接近它发展30年的水平,这是有可能的。”龙芯中科董事长胡伟武曾在2020年说道。
“硬件性能够用了,软件生态不够”
不止龙芯,关注国产CPU的人都知道,近些年国内CPU产业取得了一些有目共睹的进展,涌现出了华为、飞腾、海光、申威、兆芯等多家企业,他们的产品也已应用在教育、能源、交通、航天等多个关键领域,实现了国产CPU“从无到有”、“不可用到可用”的突破。
但国产计算机、服务器想要走向公开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可用”迈向“好用”。
“这是当下社会舆论反应比较强烈的一个问题。现在我们有大量的场景,包括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和众多行业都在使用国产计算机。由于计算机和个人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体验感非常关键。”近期,百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宪朝在接受观·察·者·网采访时坦言。
他认为,现在国产计算机的硬件性能其实够用了,还不好用的主要原因是软件生态不够,这就造成了软件不好用和缺软件的问题,所以用户使用起来会感觉不舒服。“这个问题需要整个行业来解决,因为软件涉及包括基础软件、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等多个产品。”
在国产操作系统领域,统信软件是代表之一,对国产软件的发展应该有着自己的理解。
前述活动上,统信软件董事长王继平告诉记者,硬件和软件的产业链有些不同,硬件在迭代升级之后会一年比一年好用,而软件发展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它需要打造一个生态系统。
“比如说像微软已经发展四五十年了,操作系统上积累了几百万个软件,甚至有上千万级别。谷歌安卓在过去10多年,也积累了四五百万个应用软件,用户能想到的方方面面,想用的,他们上面都有人开发好了,而我们国产软件现在才做了三四年时间,所以生态系统的打造还需要时间的积累。”他说道。
当被问及如何评价国产软件与微软的差距时,王继平表示,“大家常用的一些软件,95%我们都有了,但尽管如此,还有5%需要时间,一方面有些软件掌握在国外公司手里,让他们主动来适配比较难。第二,我们也会去开发一些新的技术,把它想办法用起来,所以还需要时间慢慢来做这个事情。”
软件的发展,其实和硬件也息息相关。作为国产操作系统厂商,如果为多条路线的国产CPU做适配,想必会带来不小的工作量,统信软件又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国产CPU现在有7款CPU,4种技术路线。适配上,工作量会多一点,麻烦一点。但这些CPU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优势,市场上推广也达到了百花齐放的地步。至于要不要收敛,要看市场的决定,如果做得好的,可能会越做越好,做不好的可能慢慢就被市场淘汰,但是现在看来大家都还是可以的。”王继平说道。
在当前的外部环境下,龙芯此举颇有些高调。该公司同时披露称,龙芯3A6000处理器总体性能与Intel公司2020年上市的第10代酷睿四核处理器相当。
但或许是规格信息早已曝出,又或是没有达到市场之前“IPC追平Zen3/11代酷睿”的预期,资本市场对3A6000流片成功的反应并不强烈,甚至有些“冷场”。
昨天(8月1日),龙芯中科收盘涨幅在3%左右,今天早盘最深跌超6%,截至发稿,该公司市值在400亿左右,相较4月份市场炒作AI算力时,已经接近“腰斩”。
耐人寻味的是,龙芯在公布相关消息时,只公布了3A6000的跑分数据,并未公布对标的英特尔处理器的相关数据。
与英特尔差距还有3年?
与一些专注PC或服务器的国产CPU厂商相比,龙芯中科的产品线相对更复杂一些。
成立10余年来,这家背靠中科院的公司共布局了龙芯1号、2号和3号等多个芯片系列。其中1号、2号属于工控类;3号主要是信息化类,包括桌面和服务器CPU。
此次官宣流片成功的龙芯3A6000处理器就属于龙芯3号系列,该处理器同时也是龙芯中科第二代使用自研指令系统LoongArch的桌面CPU,第一代是3A5000。
与两年前推出的3A5000一样,3A6000使用的也是12/14nm工艺制造。
关于工艺问题,龙芯中科曾在今年3月的投资者关系活动中透露,龙芯3号系列芯片走的是英特尔采用过的Tick-Tock路线,3A6000做的是结构优化,后续的3A7000才是工艺升级。
在具体规格上,龙芯中科披露,3A6000与前代3A5000一样,仍然是一个四核处理器,集成4个新研发的高性能6发射64位LA664处理器核,主频为2.5GHz,支持同时多线程技术(SMT2),全芯片共8个逻辑核。
龙芯还透露,相较3A5000(主频2.3-2.5GHz),3A6000在相同工艺下单线程性能提升60%以上,全芯片多线程性能成倍提升。
然而,外界更关心的是,3A6000与英特尔、AMD的产品到底还有多大差距。
在此次新闻稿中,龙芯中科也比较直接了当,称综合相关测试结果,龙芯3A6000处理器总体性能与Intel公司2020年上市的第10代酷睿四核处理器相当。
这一表述似乎说明,3A6000已将龙芯与英特尔的差距缩短到只剩3年左右。而在3A6000最开始曝光时,业内人士预期该处理器的IPC将达到AMD Zen3或11代酷睿的水平。
龙芯中科的证券代表告诉记者,3A6000流片成功距产品化落地还有一段时间,龙芯之前预计3A6000的产品化时间是在今年底。
当被问及龙芯是否预计3A6000可能走向公开市场时,这位证券代表称“没有预计”。
如何对标10代酷睿,并没有说清楚
与此同时,龙芯摆出的一堆专业跑分数据,也让外界对3A6000产生更多了疑惑。
具体测试数据如下:龙芯3A6000四核处理器在2.5GHz运行频率下,SPEC CPU 2006 base单线程定/浮点分值分别达到43.1/54.6分,SPEC CPU 2006 base多线程定/浮点分值分别达到155/140分,双DDR4-3200内存通道Stream实测带宽超过42GB/s,Unixbench实测分值超7400分。
首先第一个疑问是,龙芯此次并没有披露英特尔处理器的具体跑分数据,让外界无法清晰判断3A6000到底与10代酷睿哪款处理器相当?
且龙芯提到,3A6000是在2.5GHz运行频率下测试,那对标的10代酷睿在测试时的频率又是多少?
在上周一场公开活动上,记者曾看到,龙芯高管在演讲中将龙芯3A6000与英特尔i3-10100处理器进行对比,后者的主频为3.6GHz。
彼时这位高管还透露,龙芯的产品已实现境内生产。
现场数据显示,3A6000与i3-10100的跑分不相上下。
同时现场PPT还写道,“龙芯3A6000性能超越国内所有其他桌面处理器性能,与国际上2020年Intel酷睿十代处理器性能相当”。
这是否意味着,8月1日龙芯新闻稿中说的10代酷睿指的就是i3-10100?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记者联系了一位龙芯中科高层人士。
他告诉记者,此次新闻稿中说的10代酷睿是10代酷睿i7,跑分频率在3.0GHz以上。
然而,记者查询英特尔官网发现,10代酷睿i7系列中,2020年发布的四核处理器只有i7-10610U,最大睿频频率是4.90GHz。
更关键的是,i7-10610U是一个笔记本CPU,而3A6000自称是桌面版CPU,二者直接对比是否合适?
“搞不懂,龙芯的3A6000为啥会对标移动版?这种CPU是低压版的,给超薄本用的。”有行业人士向观·察·者·网直言。
前述龙芯高管并未直接回应这一疑问。
第二个疑惑是,龙芯测评3A6000使用的工具是SPEC CPU 2006,而SPEC CPU 2006早在2018年就已退役,目前业界普遍使用的是2017年推出的SPEC CPU 2017,其中包括43项测试。
3A6000为何没有使用指标更全面的SPEC CPU 2017进行跑分?就在最近,俄罗斯国产CPU企业贝加尔电子将其产品与华为鲲鹏920进行对比时,就使用了SPEC CPU 2017。
怎样对标才算准确?
龙芯首次曝光3A6000是在一年前。自那以来,龙芯对外披露了不少关于这款处理器的信息,网上也充斥着3A6000与英特尔产品的比较。
今年5月中旬,长期关注龙芯的自媒体作者“铁流”曾以“龙芯3A6000 IPC追平英特尔”为题发文称,龙芯3A6000实测数据比仿真结果要好很多,经SPEC2006测试,IPC达到了定点17/G,浮点22/G,这个性能在国产CPU中处于领先水平。
记者查询,所谓IPC是指Instruction Per Clock,表示CPU每个时钟周期内执行的指令数。
但与此同时,也有科技自媒体指出,龙芯3A6000的IPC水平确实达到了AMD Zen2和英特尔10代酷睿的水平,甚至还要更高。不过需要说明的是,IPC值指的是每1GHz频率下的性能指标。如果CPU有10GHz的主频,性能就是10倍的IPC数值。
根据龙芯透露的信息,龙芯3A6000的主频为2.5GHz。而像英特尔10代酷睿,主频能达到5GHz。“意思就是大家比的是同相频率下的性能,但intel的频率其实是龙芯的2倍高,这一块的整体性能可能是(3A6000)2倍。”
这样比较是否准确,仍有待商榷。
但类似说法,在“铁流”文章中也有所提及:
“LA664在相同频率下的性能已经超过了AMD的Zen+核心,与Intel最新核心相当。”
不难理解,“铁流”所说的3A6000 IPC追平英特尔,应该也是指在相同频率下。
“即便和英特尔、AMD最新的CPU相比,(3A6000)的IPC差距已经很小了,只要把主频做上去,就彻底追平Intel、AMD两大巨头了。”他写道。
但目前来看,2.5GHz的3A6000,和2.3-2.5GHz的3A5000相比,主频并没有显著提升。
在前述公开活动上,记者注意到,龙芯高管在对比其他国产CPU时,披露了3A6000的单核跑分,多核跑分并没有在现场公布,而龙芯现场对比的飞腾FT-D2000、华为麒麟990、兆芯-KX6780A等CPU,基本都是三四年前发布的产品。
有行业人士告诉记者,飞腾、麒麟这种采用ARM指令集的处理器,弱势就是单核性能有限。虽然单核性能很重要,但具体到应用并不是,仍然要看多核的全芯片性能,尤其是在国产操作系统环境下。
实事求是地说,国产CPU想要追上有先发优势的英特尔和AMD并不是一件易事。一方面,国产CPU单核性能要提上来,同时核心数、主频和IPC也要提上来。只有综合指标都达到与英特尔、AMD相当的水准,综合性能才能与其一较高下。
“不了解国产芯片的人情绪会很急躁,认为只要国家投入,五年就能赶超英特尔。但真实情况是,国产CPU跟英特尔差距仍十分明显,因为英特尔已经发展了五十年,国内企业不可能短时间赶上。但当英特尔发展60年的时候,中国企业通过努力能接近它发展30年的水平,这是有可能的。”龙芯中科董事长胡伟武曾在2020年说道。
“硬件性能够用了,软件生态不够”
不止龙芯,关注国产CPU的人都知道,近些年国内CPU产业取得了一些有目共睹的进展,涌现出了华为、飞腾、海光、申威、兆芯等多家企业,他们的产品也已应用在教育、能源、交通、航天等多个关键领域,实现了国产CPU“从无到有”、“不可用到可用”的突破。
但国产计算机、服务器想要走向公开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可用”迈向“好用”。
“这是当下社会舆论反应比较强烈的一个问题。现在我们有大量的场景,包括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和众多行业都在使用国产计算机。由于计算机和个人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体验感非常关键。”近期,百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宪朝在接受观·察·者·网采访时坦言。
他认为,现在国产计算机的硬件性能其实够用了,还不好用的主要原因是软件生态不够,这就造成了软件不好用和缺软件的问题,所以用户使用起来会感觉不舒服。“这个问题需要整个行业来解决,因为软件涉及包括基础软件、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等多个产品。”
在国产操作系统领域,统信软件是代表之一,对国产软件的发展应该有着自己的理解。
前述活动上,统信软件董事长王继平告诉记者,硬件和软件的产业链有些不同,硬件在迭代升级之后会一年比一年好用,而软件发展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它需要打造一个生态系统。
“比如说像微软已经发展四五十年了,操作系统上积累了几百万个软件,甚至有上千万级别。谷歌安卓在过去10多年,也积累了四五百万个应用软件,用户能想到的方方面面,想用的,他们上面都有人开发好了,而我们国产软件现在才做了三四年时间,所以生态系统的打造还需要时间的积累。”他说道。
当被问及如何评价国产软件与微软的差距时,王继平表示,“大家常用的一些软件,95%我们都有了,但尽管如此,还有5%需要时间,一方面有些软件掌握在国外公司手里,让他们主动来适配比较难。第二,我们也会去开发一些新的技术,把它想办法用起来,所以还需要时间慢慢来做这个事情。”
软件的发展,其实和硬件也息息相关。作为国产操作系统厂商,如果为多条路线的国产CPU做适配,想必会带来不小的工作量,统信软件又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国产CPU现在有7款CPU,4种技术路线。适配上,工作量会多一点,麻烦一点。但这些CPU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优势,市场上推广也达到了百花齐放的地步。至于要不要收敛,要看市场的决定,如果做得好的,可能会越做越好,做不好的可能慢慢就被市场淘汰,但是现在看来大家都还是可以的。”王继平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