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高标准农田,钱从哪儿来?

财经新闻 2023-09-13 博克金 61326

  本报记者 林春霞

  农业农村部日前在回复全国政协提案时表示,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各地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推进退化耕地综合治理,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与耕地地力提升并重,进一步强化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提高粮食产量,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是关键。尤其是厄尔尼诺现象,导致全球气候反常,各类洪灾干旱加剧,对粮食生产和丰收造成很大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更加彰显其作用,但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掣肘问题亟待解决。

  按照《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要求,到2030年高标准农田建成面积达到12亿亩,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亩均投资应逐步达到3000元左右。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从何而来?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贾绍凤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分析认为,目前,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资金不足、地方配套不到位、资金使用不透明等问题。资金需要落实到地块、落实到人,做到公开透明,可核查。除了建设资金,还应该有维护资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姜文来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高标准农田项目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中央资金及地方配套资金、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政策性金融工具以及新增耕地指标收益。近年来,国家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各地高标准农田建设。2023年,在资金测算分配时,已按照《耕地建设与利用资金管理办法》(财农〔2023〕12号)有关规定,结合本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任务等因素,对中西部地区进行倾斜。

  姜文来认为,一是资金短缺一直是困扰高标准建设的重大问题,目前高标准农田建设亩均投资低于3000元标准,导致建设资金不充足。二是部分项目施工质量达不到标准,如道路基层厚度未达到设计厚度、渠道硬化的预制块厚度不够等。三是重建轻管现象普遍,高标准农田损坏后难以及时修复,导致部分高标准农田质量下降。

  为此,姜文来提出,需要多方筹集资金尽快达到投资标准,严格监管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标准严格验收。同时,要达到建管并重目标,将管理高标准农田和建设高标准农田同等看待,明确项目工程管护主体,进行考核,并投入适当维护资金。

  未来应如何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姜文来表示,高标准农田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石,特别是在气候反常情况下,更加显示高标准农田对国家粮食安全的担当,它能大幅提升农田抗灾减灾能力,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具体实践,也是进一步筑牢国家粮食安全的根基。

  高标准农田在维护我国粮食安全方面已发挥了“定盘星”作用。截至2022年底,全国已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占全国耕地面积的52.25%,能够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77%以上。未来,我国将继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根据2021年发布的《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到2030年我国将建成12亿亩高标准农田,可以稳定保障1.2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

  “届时,高标准农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62.70%,对我国粮食安全保障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姜文来说。

  “现在高标准农田已经达到10亿亩,进展很快。今后的工作重点是提高智能化精细化水平,并狠抓维护。”贾绍凤强调。

建设高标准农田,钱从哪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