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车,能加油的更吃香

财经新闻 2023-10-22 博克金 92067

前者问界新 M7 上市后,首月累计大定超 6 万台;后者凭借 L7/L8/L9 三款车,霸占销量排行榜榜首,连续三个季度实现盈利。

而谈起它们之所以能热销的原因,采用增程模式是其中之一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模式之一,增程本质属于混合动力技术,但和插电式混动相比,路线有所区别。

增程是串联式方案,在电池电量充足时,发动机不参与工作,在电量告急时,才会启动。

但是,发动机不会直接驱动车辆,而是发电驱动电动机,因此在驾驶感受上与纯电车相仿。

由于能加油,且发动机的作用就像是一个充电宝,因此坊间称增程车是“背着燃油充电宝”的电动车

目前市面上,除了理想和问界,还有数家车企推出增程式车型,像零跑、深蓝、哪吒等。

其中,不少车企是先推出纯电车,后期又补充的增程车,并且,同时拥有增程 / 纯电的车型,增程的销量基本都力压纯电一筹

这一点,零跑展现得最为淋漓尽致,旗下 C11 在只有纯电车型时,月销量大多在 3000 辆左右,但是在补充增程车型后,月销量能在 10000 辆左右徘徊。

而且上了增程车后,零跑在亏损多年的情况下,首次实现了毛利润转正。

由于增程车在市场中的表现很出彩,一些车企也计划推出增程车型。

比如背靠三巨头的阿维塔,先前申请了加油口专利,且据招标文书显示,阿维塔 12 车型将推纯电、增程双动力版本。

以及万众期待的小米汽车,也有望推出增程车型,因为此前小米社招官网的页面中,上线了几个跟增程式汽车相关的职位。

 国产电车,能加油的更吃香

只是,增程车越吃香,就越让很多人感到不解,因为一直有一种说法:增程是落后技术

而且增程的成本较低,导致一些人觉得,采用增程车型的车企,没什么实力。

实际上,在汽车行业中,关于增程的态度,确实褒贬不一。

像李想和余承东,都是增程的簇拥,余承东曾公开声称,增程模式是目前最适合的新能源车模式

李想也曾表示,关于增程落后的营销规划可以停止了。

反观大众的高管,曾直言增程式简直是胡说八道,是最糟糕的方案,现在讨论这个技术已经完全过时了。

还有长城汽车的李瑞峰,多次强调“增程式混动技术落后是行业共识”,甚至还在微博上暗讽余承东。

可以说,增程式就处于一个冰火两重天的极端状态,一边饱受质疑,一边又红红火火。

 国产电车,能加油的更吃香

从技术层面上来看,增程确实相对落后,且不说诞生至今已百年有余,其结构就是简单,不具备多少门槛。

但是,落后不意味一无是处,无论是与燃油、纯电、插混车型相比,增程都具备优势。

对比燃油车,增程车更经济实惠,用车成本更低,许多增程车车主在日常使用中,都是当纯电动来看,几乎不会用油。

充电的花费在高不可攀的油价面前,可以说不值一提,并且哪怕用油,增程车的油耗大多也要低于同尺寸的燃油车。

再者在满油满电的条件下,许多增程车的综合续航能突破 1000km,比油车更能跑。

对比电动车,增程车在驾驶感受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多了“燃油”这一保障。

长途用车时,即便电池耗尽,也能使用燃油来增加里程,有效解决了续航焦虑

换言之,增程车在媲美纯电性能的同时,又兼顾了续航。

对比插混车,增程车通常配有更大的电池,纯电续航里程能达到 200-300km,是插混车的两倍乃至三倍。

并且得益于其结构简单,维修比插混简单,出现问题的概率也会更低。

毕竟,增程的技术简单粗暴,相应的也更为成熟稳定。

由此可见,增程车就是拥有燃油、纯电、插混的优势,又具备它们所没有的,在它们三者之间,寻觅到了一处平衡

以至于,有业内人士声称,当下真正重创燃油车的不是纯电车,而是增程车。

或许有人会疑惑,既然增程式这么火,为什么 BBA 等海外车企不使用?

对此,知名汽车博主 @你猫哥 曾做出过分析,他认为老牌车企对于动力系统的选择往往非常谨慎,如果要推出增程车型,光是验证搭载哪一款发动机,就要验证很长时间。

并且,老牌车企面对的是全球用户,就算做一个中国特供增程,也需要做市场调研,需要论证繁杂的问题。

以及,每个老牌车企都有自己的技术路线和产品规划,突然来一个增程,要考虑对目前在售的其他车型的销量影响,又要验证。

诚然老牌车企做增程验证车很容易,但是真的做增程车推到市场,还要经过市场的论证。

他还表示,新势力之所以能那么快做增程,是因为没有那么多束缚。

简单来说,老牌车企是大船难掉头,新势力是光脚不怕穿鞋的

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不是增程式选择了市场,而是市场选择了它。

增程车越卖越好,说明大众认同电动车是大趋势,但还是对续航有所顾虑。

而增程车恰恰能打消这一顾虑,就像IT之家 App 用户所说的那样:“本质是满足了人们需要一个没有续航焦虑的纯电车。”

论技术,增程确实是落后的,但对于部分消费者来说,是否实用要远胜技术先进与否。

谁都清楚,纯电车是电动车的最优解,但实际情况摆在眼前,确实无法脱离,续航焦虑和充电便利性这两个问题没能彻底解决。

同样,增程式只是个过渡方案,就连增程的死忠理想,也已经在发力纯电车型。

但既然是过渡,难免就有个过程,这个过程具体要多久,很难预见。

先前,李想曾认为,往后 5 年,增程式仍旧是电动 SUV 最佳方案;智己高管也判断,未来 3-5 年内增程很有计划。

这姑且可以理解为,作为过渡的增程依然拥有 5 年左右的风口,而鉴于燃油车的淘汰都遥遥无期,增程车的生命线亦不会轻易断绝

总而言之,只要有市场需求,就可以吃香,老百姓要什么,什么就能流行起来。

增程究竟是不是落后技术,不重要;能否满足大众的需求,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