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工业增速创年内新高,行业回升面超六成

财经专家 2023-12-20 博克金 97744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缴翼飞 北京报道 在市场回暖和政策预期向好的共同作用下,11月工业生产增幅持续上升。

12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6%,创下年内最高点。从环比看,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87%。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

从三大门类看,11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制造业增长6.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9.9%。

受访专家表示,受季节性因素、去年同期低基数、以及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市场需求的转好,11月份工业生产情况好于预期,但目前工业增速的两年平均水平与常年相比仍然较低,市场需求不足仍然是当前制造业恢复发展面临的首要困难。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旧动能转换期,既需要注意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也需要加快培育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扎实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产量高涨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多数行业和产品实现增长,行业回升面超六成。11月份,在工业41个大类行业中,28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为68.3%;26个行业增加值增速较上月加快或降幅收窄,回升面超过六成。在统计的62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367种产品产量实现增长,增长面为59.2%。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11月工业生产超预期,主要是受季节性因素影响,低温天气带动采矿业、电力热力等行业产出增加,同时,高技术制造业产出加快及去年基数下滑也起到了推动作用。但目前工业增速的两年平均水平与常年相比仍然较低,主要是国内需求复苏相对滞后,海外需求趋缓、房地产市场低迷对其关联行业需求形成抑制。

目前,装备制造业支撑作用继续得到增强。11月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增速较上月大幅加快3.6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回升,增速高于全部规上工业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对全部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50.7%,较上月提高5.6个百分点。

8个装备大类行业中,7个行业增加值增速较上月加快或降幅收窄,其中汽车行业高位提速。11月份,汽车制造业增长20.7%,汽车产量295.3万辆,增长23.6%,增速均远超整体平均水平。而且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步迈过百万辆大关,创下历史新高。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公开表示,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已经连续7个月超过30%,市场稳定且呈现逐步提高态势,预计12月汽车市场将会持续向好,再现年底“翘尾”现象,今年全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将达到3000万辆,创历史新高,这也是我国汽车产销量在2017年创历史纪录以来,经过6年调整,再次创历史纪录。

不过,进入12月以来,国内已有超15家车企先后宣布降价或推出各类优惠促销举措,进行年底的收尾冲刺,车市“内卷”也进一步加剧。

陈士华表示,一方面车企是为了“以价换量”,尽可能让全年的销量接近年初制定的销量目标;另一方面是为了清库存。降低产品价格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并不是最优的竞争策略,更要注重质的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11月份,智能手机产量为12127万台,同比增长25.1%,创下年内最高增速。

中国信通院最新的数据显示,今年9月份,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3327.7万部,同比增长59.0%;10月份,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2916.2 万部,同比增长19.7%。

根据市场调查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公布的最新报告,为期2周的双十一活动期间,国内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增长5%,其中,华为与小米品牌手机增势较快,分别增长66%和28%。目前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正在复苏,2020年是中国手机市场的换机大年,经过3年多时间有望迎来新“换机潮”。

此外,11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比上个月加快4.4个百分点;其中,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智能车载设备制造等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6.1%和92.2%。新能源新材料产品也实现较快增长。11月份,太阳能电池产量同比增长44.5%,太阳能工业用超白玻璃、单晶硅等绿色材料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0%以上。

部分行业需警惕产能过剩问题

与此同时,钢铁产业再次出现产能波动,11月份粗钢产量再次回正,从10月份的同比下降1.8%转为上升0.4%。

兰格钢铁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11月份以来,由于受到政策性利好强预期的不断推动,“万亿国债”及专项债额度提前下放的加持,部分区域赶工需求的集中释放和成本支撑明显增强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国内钢材市场呈现了明显的震荡上涨行情,但由于前期亏损压力和产量平控政策的影响,钢厂的产能释放意愿有所减弱。从高炉开工率变化来看,钢铁企业生产释放力度呈现高位波动下降的态势。预计12月份国内钢铁市场将呈现高位震荡的行情,国内钢市近期将呈现“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政策利好释放、供给收缩预期增强、淡季效应逐步显现、成本支撑韧性延续”的格局。

需要注意的是,11月份,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7.4%,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产销对接有所好转,但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2580亿元,同比名义下降3.0%。另外,从此前公布的11月份制造业PMI看,代表需求的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均位于荣枯线之下,对整体制造业行业形成拖累。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在12月15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回应,制造业在恢复和转型升级的特点比较显著,但当前整体经济仍然处于恢复期,部分制造业行业进入传统淡季,市场需求不足仍然是当前制造业恢复发展面临的首要困难,制造业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巩固。下阶段要把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发展,以高质量供给创造引领新需求,推动制造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将“有效需求不足”和“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列入当前经济回升向好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工业和服务业生产持续恢复,甚至部分行业出现产能过剩,但有效需求不足。11月工业增加值环比增速为0.87%,高于近10年同期均值的0.45%,而社零消费环比增速为-0.06%,低于近10年同期均值的0.69%。

11月工业增速创年内新高,行业回升面超六成

以光伏为例,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十个月,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同比增长144.78%。但业内不少企业已经公开表示,产能过剩带来的“内卷”直接影响了行业整体的健康发展。最近一年来,光伏组件价格从2元/瓦的水平跌至目前的不足1元/瓦。工信部此前也召开了光伏产业链座谈会,工信部有关负责人随后公开表示,当前中国光伏行业确实存在一定阶段性和结构性过剩风险,但总体属于行业发展正常范围。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魏琪嘉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当前的产能过剩问题要辩证地看待。当前部分产业的市场需求还处于缓慢恢复的阶段,一定程度上会推动产能过剩,之后会随着国内外经济的修复而逐渐消化。但还有一些行业的产能过剩是由于前期盲目发展,叠加行业周期不同带来的阶段性震荡,在一定阶段可能出现结构性过剩现象。但这也是行业经营和市场竞争的正常现象,适当的供大于求才能引导企业合理竞争,随着竞争程度提高,落后产能会逐渐退出。

对于工业经济的后续走势,周茂华表示,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多重积极信号,随着国内宏观政策支持,消费逐步向常态均值回归,房地产市场有望逐步企稳回升,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的高景气度也将形成支撑,预计后续几个月的工业生产动能有望逐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