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程在新疆丨中欧班列西部大通道――贯穿欧亚大陆的“钢铁驼队”

国内民生 2023-12-22 博克金 90769

  12月2日,新疆自有品牌班列――中欧(中亚)“天山号”班列缓缓从中欧中亚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鸣笛启程,驶向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

  “天山号”班列是新疆商贸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立足现有资源禀赋,整合全疆商贸物流产业资源打造的全疆班列统一发运平台。

  穿越河流和山脉,横跨辽阔的大地,当列车轰鸣声替代古代的驼铃声,沉睡的古丝绸之路开始苏醒。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作为设施联通、贸易畅通的重要载体和纽带,中欧班列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功不可没。2000多年前,汉代张骞开辟了一条横贯东西、连接亚欧的丝绸之路。而今,越来越多货物搭乘中欧班列,以新疆口岸为枢纽实现“双向奔赴”,深刻改变着跨国企业的供应链,也影响着亚欧各国人民的生活点滴。

  今天,天山网带您来认识一下这支来自中国的“钢铁驼队”。

  中欧班列诞生记

  2011年3月19日,由重庆始发的首趟中欧班列“渝新欧”班列自阿拉山口铁路口岸出境,最终到达德国杜伊斯堡。自首趟中欧班列(渝新欧)从重庆团结村中心站始发以来,至今已有12年,从最初每月发一班,到如今每天发送五六班。

  2013年,中部地区首条直达欧洲的货运班列――中欧班列(郑州)也踏上征途,中国外贸格局随之迎来改变。

  工作人员展示了这样一张货运单:发货方是一家香港公司,装货点在广州市,在郑州登上中欧班列,从霍尔果斯口岸出境,穿过中亚,发往德国。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郑新欧、汉新欧、蓉新欧、京张号等班列接踵而至,越来越多货物搭乘中欧班列由中国西北通道出入境,有效拉近了我国西部内陆与世界的距离。自此,中欧班列经新疆向西出口的陆路口岸――“中欧班列西部大通道”初具规模。

  中欧班列“带货”能力为何强

  10年来,中欧班列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促进亚欧经贸往来的新引擎,受各国客商青睐。

  ・优势1:运输时间短

  中欧班列的运输时间相对较短,比传统的海运方式要快很多。相比海运,运行时间是海运的1/4。这种快速的运输方式使得中欧之间的贸易更加便捷高效。以西安至德国杜伊斯堡为例,每周三、周六从西安国际港站发车,10日后可抵达杜伊斯堡,全程运行时间较普通班列压缩30%以上。

  ・优势2:运量大价格优

  中欧班列的运量较大,同时价格相对合理,中欧班列运输价格是航空的1/5。由于中欧班列采用集装箱进行运输,可以节省大量空间,使得运量较大。这种大运量和相对较低的价格使得中欧班列在货物运输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优势3:班次密集网点分布广泛

  中欧班列的班次密集,频率高。 每天都有多个班次从中国发往欧洲,每周也会有多个班次从欧洲发往中国。中欧班列的网点分布广泛,覆盖了中国和欧洲的多个城市。在中国,中欧班列的起点包括深圳、上海、 北京等主要城市,而在欧洲,终点则包括德国、法国、西班牙等主要国家。这种广泛的覆盖范围使得中欧之间的贸易更加便利,可以满足不同地区的需求。

  ・优势4:通关便利

  中欧班列在通关方面也具有优势。由于班列在运输过程中无需经过多次检查和清关,这大大节省了货物在海关的等待时间,提高了通关效率。同时,由于中欧班列采用集装箱运输,货物的安全性也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中欧班列依托陆桥,向陆而生,构建了一条全天候、大运量、绿色低碳、畅通安全的亚欧物流新通道。同时,中欧班列也是最为绿色的运输方式之一,平均碳排放量是航空运输的1/15、公路运输的1/7。

  十多年来,中国运往欧洲的货物品类从最初的手机、电脑等IT产品,拓展到包括汽车整车、机械设备、家具建材、服装鞋帽、电子产品等在内的53大门类5万多种商品。欧洲运往中国的货物品类从早期的木材、汽车及零配件等,逐步拓展到机电产品、食品、医疗器械、机械设备、酒类等。经由中欧班列,“中国制造”在欧洲越来越受欢迎,更多欧洲产品也走进了中国的千家万户。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中欧班列运送货物价值累计超3400亿美元。

  中欧班列跑出亮眼“成绩单”

  加快推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也为新疆加快核心区建设,积极打造亚欧黄金通道和向西开放桥头堡提供了新机遇。

  霍尔果斯口岸和阿拉山口口岸是中欧班列的两大西部通道。十年间,霍尔果斯口岸开行的中欧班列数量由最初的日均1.3列增加到现在日均20列,阿拉山口口岸中欧班列的开行数量由最初的月均3.5列增加到现在日均17列。截至今年10月底,双口岸出入境中欧班列的数量累计达到6.7万列,占全国比重超八成。

  十年多来,我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经贸合作日趋紧密,新疆货物的年发送量持续增加。阿拉山口从第一列开行的中欧班列到突破5000列用了近7年的时间,从5000列到突破10000列用了15个月的时间,从10000列到突破20000列用了22个月的时间,从20000列到突破30000列用了20个月的时间。

  而在霍尔果斯,2018年到2022年的5年间,中欧班列的通行数量也跑出了“加速度”,以每年800列以上的数量增加,年均增幅达到65.2%。

  新疆为中欧班列提供最强“铁”动力

  共建“一带一路”,新疆发挥独特区位优势,高质量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这其中,新疆铁路里程增多,口岸基础完备、通关便利化水平逐步提高,为中欧(中亚)班列蓬勃发展提供最强“铁”动力。

  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中欧班列发运为主要支撑,不断推进陆港区建设,“集货、建园、聚产业”作用日益显现,形成了多点多向的班列开行方式,极大地畅通了货物流通效率。截至目前,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已开行中欧(中亚)班列线路达21条,通达中亚及中东、东欧等19个国家、26个城市。

  十多年来,新疆铁路部门坚持以速度优势提升发展规模,合理铺画中欧班列运行图,严格卡控管内运输时限,将进疆中欧班列运行时间控制在17小时以内;由乌鲁木齐始发班列控制在10小时以内;中欧班列的运输时间由原来的25天缩短至13至14天,中亚班列运输时间由原来的66小时缩短至约44小时。

  此外,充分利用数字口岸和无纸化通关系统项目、海关“快速通关”业务,采取铁路、边检协同作业,实现铁路舱单信息和海关放行信息实时共享,将通关手续办理时间由2至3个小时压缩至30分钟以内。如今,班列开行数量更多、覆盖范围更广、货品更丰富、运行模式更多样。

  中欧班列的“双向奔赴”

  日夜不息,驰骋万里。经过十年的探索发展,“钢铁驼队”已从“初出茅庐”变为“双向奔赴”:一边是数以万计的中国商品通过中欧班列销往世界,成为广受青睐的畅销品;另一边是来自全球的高货尖货蜂拥而来,走入更多中国寻常百姓的家中。

  2020年6月5日,首趟“中吉乌”公铁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自兰州东川站始发后抵达喀什站,由公路自伊尔克什坦口岸出境至吉尔吉斯斯坦,再经铁路运抵乌兹别克斯坦,构成了一条联接中西亚、辐射欧洲的国际贸易新通道,这是国内首次采用“铁―公―铁”多式联运方式组织开行的国际货运班列。

  2020年9月11日,首趟“中吉乌”公铁联运满载而归,形成了国际贸易双向流通的新局面。自2022年以来,甘肃、四川、重庆、广州等多地开行“中吉乌”公铁联运国际班列,班列运行频次增多。

  在“钢铁驼队”的一次次循环往复中,国际贸易迎来新机遇。如今,西班牙的红酒、德国的汽车配件、俄罗斯的伏特加、捷克的水晶杯等“洋货”,也通过中欧班列来到中国。

  万里联通,鸣笛声声。中欧(中亚)班列呼啸着互联互通的合作声音,驰骋在亚欧大陆。

大国工程在新疆丨中欧班列西部大通道――贯穿欧亚大陆的“钢铁驼队”

  日夜兼程,货如轮转。“钢铁驼队”承载着互利共赢的美好梦想,飞奔向世界各地。  

  中欧班列是指按照固定车次、线路等条件开行,往来于中国与欧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集装箱国际铁路联运班列。目前,国内有西中东3条出入境通道:西部通道由我国中西部经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出境,中部通道由我国华北地区经二连浩特出境,东部通道是由我国东北地区经满洲里(绥芬河)出境。 2011年3月,首趟中欧班列从重庆发出开往德国杜伊斯堡,开启了中欧班列创新发展的序章。经过十多年发展,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7.7万列,运送货物731万标准箱,货值超3400亿美元,成为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桥梁。

  来源: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光明日报、中新网、人民铁道网、经济参考报、浙江日报、浙江新闻客户端中国义乌网、南方网

  监制:丁涛、杨涛

  策划:葛惠芹

  编辑:王荣

  视频剪辑:卡那提・胡尔马尼亚

  海报设计:海若薇